5月13日,昆山协鑫光电材料有限公司(下称协鑫光电)宣布完成数亿元B轮融资。
本轮投资方为广西腾讯创业投资有限公司。
天眼查显示,协鑫光电的注册资本已从6259.26万元增加到7357.68万元,同时投资人也发生变更,新增广西腾讯创业投资有限公司,持股比例为约5.97%;天眼查显示广西腾讯创投认缴出资额为439.4万元。
中赢局注意到,昆山协鑫光电材料有限公司是一家钙钛矿光伏技术。
这也是腾讯极其罕见的对能源行业的投资。
数据显示,在腾讯投资的1246个投资事件中,只有5起是能源行业。
在腾讯创投的此次领投之前,宁德时代(300750.SZ)两年前已经投资了协鑫光电。
不久前,在宁德时代(300750.SZ)的业绩说明会上,董事长曾毓群还特地做了介绍,该公司钙钛矿光伏电池研究进展顺利,正在搭建中试线。
信息显示,2020年,协鑫光电曾进行了Pre-A轮的1.8亿元融资,由凯辉能源基金领投,昆山高新、宁德时代、道达尔能源跟投。
那么,问题来了,
受腾讯大厂、宁德时代等大咖青睐有加的协鑫光电到底是什么来头?而被他们看中的又是怎样的一种光伏技术?
“按照产品制造方式,光伏技术可分为第一代的晶硅,第二代的碲化镉薄膜,以及包括钙钛矿在内的第三代技术。”
范斌认为,钙钛矿由于其更高的光电转换效率、更低的组件及度电成本,被视为下一代最为主流的光伏技术。
协鑫光电,就是一家钙钛矿光伏技术企业,
其前身是2010年创办的厦门惟华光能有限公司,
创始人是三名清华校友:范斌、田清勇、白华。
他们是清华大学本科化学系的同班同学。
而发起创始人,就是三人中的范斌,
他来自厦门,高中毕业于厦门名校同安一中。
生于1981年的范斌,清华本科的毕业设计就是关于三代光伏技术。
2007年-2010年,范斌进入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学位,师从Michael Gratzel,研究有机光伏(OPV)。Michael Gratzel是钙钛矿结构电池发明者。
获得博士学位后,范斌回到家乡厦门,与清华时期同宿舍的两兄弟田清勇、白华一起创办了惟华光能。
此时,白华已经是厦⻔⼤学材料学院教授、副院⻓。
不过,他们并没有选择目前传统的晶硅电池技术,而是选择了范斌更为擅长的钙钛矿技术。
范斌和他的清华伙伴认为,钙钛矿技术是转换效率更高、成本更低的前沿技术。
他们坚信,这项技术在未来更具前景,将彻底改变光伏产业。
自2010年起,这3个清华的同学,就在厦门朝着心中最坚定不移的三代光伏的目标奋进。但是命运多舛,他们在技术研发的道路上一路狂奔的同时,并没有在厦门得到他们需要的足够的资金支持。
到了2014年底,范斌和他清华上下铺的哥儿们走到了“山穷水尽疑无路”的迷茫境地,“厦门惟华的大部分投资人已经退出,市场上对技术的认可程度有限。”
恰逢其时,2015年,柳暗花明的时刻到了,协鑫集团董事长朱共山在寻找新技术投资标的时,注意到了厦门惟华。和范斌有共同认识的朱老板也认为,晶硅技术不会永远繁荣,一定会有新的技术替代者。
“如果没有协鑫集团的支持,我们的创业就会止于彼时。”2016年底,协鑫和厦门惟华签约,扶持范斌团队的研发。
2019年,在协鑫集团的支持下,范斌带领团队成立了协鑫光电,并正式从厦门移师昆山。
“最重要的是提供了足够资金。同时,在当时市场并不看好钙钛矿技术的情况下,协鑫集团的入股提振团队信心,是对公司方向、思路、能力的认可。”范斌为能走出资金困境非常欣慰。
虽然范斌只持有协鑫光电的9%多的股份,对持股51%的协鑫集团,范斌还是满满的感恩之心。
链 接 :
目前国内布局钙钛矿技术的企业超过15家,其中包括协鑫集团、隆基股份(601012.SH)、晶科能源(688223.SH)、通威股份(600438.SH)、天合光能(688599.SH)等光伏龙头企业,以及华能集团、金风科技(002202.SZ)等能源企业。
随着腾讯、高瓴等市场化基金的进入,钙钛矿领域的融资规模和速度有望提升。
同时,钙钛矿技术已被列入《“十四五”能源领域科技创新规划》,其产业化突破被作为了重点任务。根据《创新规划》的发展目标,2022年,我国钙钛矿电池要初步具备量产能力;2025年,单结钙钛矿电池量产效率达20%;2030年,钙钛矿电池实现产业化生产。